古有望梅止渴,今有望图止馋
看过电影《朱莉与茱莉亚》的人,都忘不了那锅煮的软烂浓郁「红酒炖牛腩」。
鲜嫩多汁的牛腩搭配香气浓郁的红葡萄酒再加上酸甜可口的番茄一起小火慢炖,这个冬天,就靠大口大口吃肉来暖身啦。
牛肉作为「营养担当」,在中国饮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红葡萄酒中富含的花青素、白藜芦醇等多酚类物质在抗氧化、软化血管、降血脂等多个方面起到有益的作用,酒中的单宁也会让肉质变得更加细嫩。
不过也有很多妈妈会担心:如此这么健康美味的佳肴,小朋友可以吃么?这里面的红葡萄酒会不会把小朋友吃醉了呢?
Don’t worry!
红葡萄酒经过加热以后,里面的酒精基本上就挥发完了,只留存有红葡萄酒的醇香,孩子吃了以后是不会引起任何不适的,所以可以放心吃。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对葡萄酒还有很多疑惑,今天我们就特意挑选关于葡萄酒的3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来为大家全面解答。
说到葡萄酒颜色,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红葡萄酿红葡萄酒,白葡萄酿白葡萄酒,没毛病啊。”
可仔细想想,一瓶颜色较浅的香槟或白葡萄酒,酒标上葡萄品种却也标注着黑皮诺等红葡萄品种,这是怎么回事呢?
与红葡萄的酿造过程不同,白葡萄酒既可以用白葡萄直接压榨出果汁发酵酿造,也可以用经过去掉葡萄皮和籽后的红葡萄压榨得来的果汁发酵酿造。
虽然原料是红酿酒葡萄,但是没有经过葡萄皮的浸渍过程,所以即便是红葡萄品种酿造的酒,颜色也并非是红色。
当我们轻轻摇晃酒杯时,酒液在杯壁上均匀的旋转,停止摇杯后,酒液会沿杯壁缓缓地向下流动,并在杯壁上留下一道道酒痕,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作为「挂杯」。
由于很多大品牌的优质酒款,挂杯酒痕密集且酒痕流动速度慢,挂杯时间长,很多人就认为只要是挂杯的葡萄酒就是好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挂杯”现象只表明酒精、糖分和甘油含量比较高,并非好酒的绝对标准。
比如哪一年的气候比较炎热,导致葡萄的糖分过高,酿造出葡萄酒的酒精度也会比较高,挂杯可能就会更多。
炎热的气候也可能会出现葡萄酸度不足的问题,这样的葡萄酒就会缺乏坚实的结构,平衡性差。
品酒过程中,晃动酒杯也并非为了观察是否挂杯,而是为了让杯中酒液更充分的醒酒,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口感更柔顺、香气表现更好。
高品质的葡萄酒取决于各感官和成分的平衡与否,不能以单一指标来进行考量,因此挂杯的多少不适合用来评价酒品质的好坏。
早期葡萄酒的酿造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在葡萄酒酿造后几乎不会进行过滤、稳定等处理,所以常常会有蛋白质和单宁色素类的物质形成大量沉淀出现。
瓶底凹槽可以让这些沉淀集聚在葡萄酒瓶底,以减少对葡萄酒观感的影响。
品质高的红葡萄酒,一般酒体都会比较饱满、颜色深、单宁高,随着陈年时间变长,就会有很多沉淀物产生,因此也更可能会选择深凹槽的酒瓶。
但是有些商家,抓住消费者盲目追捧深瓶底、厚瓶身的心理,避开酒质对外包装进行“加工”,用心就值得商榷了。